查看原文
其他

译中国丨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翻译的新定位:使命、担当与价值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凝聚了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心得与思考,是作者40多年来国际传播实践和理论智慧的结晶。本文节选自《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第一部分“对外翻译与出版”,通过具体案例,讲述作者对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思考与体会,原文发表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第四辑)》(2021年10月)。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理应为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要使世界共享中华文明成果,对外传播能力是决定因素之一,而翻译工作作为文化传播的必经之路,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从某种角度讲,这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100多年来,中国的翻译主要是把外文翻译成中文,近20年来,把中文翻译成外文的工作量快速增加。换句话说,中国的翻译业态已经从“翻译世界”转为“翻译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使中译外的任务量大大增加。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许多人期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作出更大贡献。
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对中国怀有偏见,对中国的发展存有疑问,而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对中国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中国越是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是增强,越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只有把全面、立体、真实的情况介绍给外国受众,才能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化解国际疑虑,密切中国和各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作用。
从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非常微弱。现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理念、赢得国际社会理解的急迫任务,尤其是要解决好“会做不会说,说了人家也听不懂”的难题。
从翻译角度看,一百多年来,中国花费了很大力气,把外国文学和各类资料翻译成中文。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迫切需要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管理理念,外文翻译成中文是当时翻译的主要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形势变了,中文翻译成外文的需求增大,我们要从过去的“翻译世界”转为现在继续“翻译世界”的同时,更加重视“翻译中国”。
翻译一直都是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翻译这门学问也许小众,但绝对具有巨大的影响。在当下,翻译所扮演的角色又有了新的变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翻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桥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阐释中国的观点立场,介绍中国所发生的一切,从而树立我们国家的良好形象,帮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新形势下,翻译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有了新的定位:使命、担当与价值。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对接世界话语体系,助力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这是时代的重大命题,也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承担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
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国际话语体系、特点是什么、流行的国际主流话语体系对我们有哪些有利的地方、哪些不利的地方,特别是长期被西方把持的话语构建渠道给我们设置了哪些障碍、地雷、暗礁。我们对国际话语体系还需要深入研究,这是思维的问题。现在我们差的不是设备,而是“软件”,是面对不同国际受众的表达能力,是解说、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要有说“全球话”的思维,才能把握国际话语权。我认为,这是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面临的首要任务。
此外,我们还要明确,我们的优势在于悠久的文明、正确的道路和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国际上,中文还不是通用语言。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必须依靠外语。使用好外语,特别是利用国际通行的英语来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加强我们的对外传播队伍。
话语权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别人送过来的。中国故事走不出去,我们的基本理念人家不知道,指望人家去宣传我们的思想成果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打通内外话语体系,要做到讲话的时候能回答全球70多亿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14亿中国人的问题,那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话语体系。

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翻译方面的例子。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国务院港澳办一位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人看别人脸色,仰人鼻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句话如何翻译?请看下面的两种翻译结果:
(1)The era when the Chinese cared what others thought and looked up to others is in the past never to return.
(2)The era when the Chinese were subservient to others and lived dependent on the whims of others is in the past never to return.

这两种都是外国人的翻译。第一种把中国人的话翻译得非常傲慢,符合外国人近年不断说中国人越来越傲慢的舆情。后一种是一位态度客观公正的外国人的译法。遗憾的是,新闻发布会当天外国媒体的报道几乎都采用了第一种对中国有污蔑性的译法。

21月7日,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就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要求。
On January 7, when chairing a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I laid out requirements and tasks for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control.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2月23日一次讲话里提到的背景。这里“疫情”显然不能使用Covid-19的译法,因为这个英文专有名词是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开会时确定的。
管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是在2月23日,但是他在1月7日的会议上提到这个疫情时,还没有任何人知道有Covid-19的说法。

中文是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英文是非常具象的语言。中文可以全篇都用“疫情”这个词,但是英文里需要翻译出来具体是什么疫情。所以,面对中文的“疫情”,英文有时是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有时是Covid-19。关键是什么时候用哪个词,马虎不得。

3四万多名驰援的“白衣战士”奋战在抗疫一线。
More than 40,000 of these warriors in medical suits battled against the epidemic on the frontlines.
中文里说到医务人员,我们常常使用“白衣天使”“白大褂”这些形象的表述。上面这句话里就是“白衣战士”。翻译成英文时,我们应该想一想,今天生活在国外的受众是否能理解white angels, people in white suits这些表述。须知,外国的医务人员主要穿蓝色或者绿色的医护服装,甚至有外国受众从来不知道医护人员有穿白色医护服的。所以我们不必在译文里强调in white,直接翻译为in medical suits更便于外国人理解。

下面谈谈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表述翻译时需要注意的。

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请比较下面的两种英文表述:
(1)Confucius said, “The gentleman’s virtue is like the wind, and the commoner’s is like the grass. Let the wind blow, and the grass is sure to bend.”
(2)Confucius said, “A man of virtue is like the wind, while a petty man is like the grass. Once the wind blows, the grass is sure to bend.”
首先,第一种译法把“小人”翻译成the commoner,英文指的是普通大众,与“君子”the gentleman对应,打击面过大了。第二种译文对“君子”和“小人”的译法则更加清晰。

其次,第一种译法说Let the wind blow,显得唐突。谁让风刮起来,不是要在这里探讨的问题,第二种的译法则更加自然。

5投桃报李
a peach for a plum; reciprocating kindness with kindness.
这是早期的一种译法。但是,如果认真比较一下,受人一个桃子,还人家一个李子,似乎从水果的个头和口味上都礼数不够,故这种译法过于死扣“投桃报李”这四个字了。
投桃报李的成语来自《诗经·卫风·木瓜》,如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诗经》看,“木瓜”“木桃”和“木李”是同一种水果,只是在古代叫法不同而已。这样原来的译法就站不住脚了。为了翻译准确,我们还查看了古代所谓“木瓜”“木桃”和“木李”的解释。参考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古代的这种水果与现在的观赏植物铁杆海棠的果实最为接近,而现在这是不能食用的一种果实。如果“按图索骥”翻译成crabapple(铁杆海棠)也无法传达“投桃报李”的美意。最后我们确定的译法是用汉语拼音标出Tou tao bao li,然后用英文对这句话的含义加以解释。

Tou tao bao li, the Chinese original, literally means when you give me a peach, I will also give you a peach in appreciation. The term generally refers to reciprocating gifts in kind as an expression of mutual courtesy.

6人类命运共同体
目前最常用的译法有两种,如下:

(1)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2)global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提出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英文是这样的:global community of health for all。
句首已经说了global,理论上所有人都包括了,但是句子末尾怎么又有for all,是不是重复了?应该说,这种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这里情况特殊,这样做主要的考虑是health for all 是世卫组织的宗旨,我们借过来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其次,多次有学者建议说把health前移,成为global health community,然而用health修饰community这句话的意思就变了:a health community的意思不是说“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而是“医务界”了,那样跟习近平主席讲话的意思就不一致了。

7红色资源
(1)sites and heritage related to the CPC history
(2)heritage sites related to the CPC history 

这是一个对中文文字背后的真实意思的理解问题。这里的“红色”指的是党的历史和传统。

8共和国是红色的。
翻译成英文,有以下两种:

(1)The People’s Republic is red.

(2)The People’s Republic has a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上面的两种译法,显然第一种不可采用。如果了解西方针对中国的话语体系,就会知道那是“赤色中国”的说法,背景是制造“两个中国”。第二种译法才是这句话的正确英文表述。

9天下

• 天下乃天下之天下

All under heaven belongs to the people.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Survival of a nation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very individual.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There are three things I keep and treasure. The first is kindness; the second is thriftiness; and the third is not venturing anything no others have done. 

• 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Rule a state or a country with different methods.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When the Great Way prevails, the world belongs to all the people.
“天下”在中国是一个妇孺皆知的词语,我们往往会将其译为under heaven,但是在部分外国媒体和学者的翻译中,带上了贬义色彩。因此,如果坚持heaven的翻译,不仅难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汉语中的意思,还会对外国受众产生不好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语境进行灵活翻译,如the world,a nation或者仅指中国等。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翻译的一方连接着翻译的对象,但它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字、词,还关系着整个文化中的名物、典章、制度等一系列的背景,正是所有的这些才能共同构成某一个词,汇聚出一个复杂的含义。所以,当具备丰富含义的字词要通过翻译转化,传达给另一个传统,另一个生活处境中的人,里面确实包含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可能。
要完成新时代赋予的使命,翻译界要继续努力,特别需要高校培养实践型的高级翻译人才,源源不断地为翻译界输送新鲜血液。大学教育在翻译人才培养、翻译研究和对外传播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期待高校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智力支持,让世界更好地听见中国声音。
另外,媒体作为传播中国形象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之一,近几年在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有很大进展,影响力不断增强。但是面对挑战,中国媒体在海外的声音还是不够大。中国的对外传播不仅需要资金、设备等硬件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加强“智慧”的投入——媒体人对当地文化要有深刻、全面的理解,不断换位思考,很多情况下,直接翻译、播放国内的节目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下功夫了解外国受众的思维模式,研究透彻国际流行的话语体系,让我们的传播内容在当地受到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做好对外传播的方向。作为对外传播的关键环节,对外翻译需要不断探索,迎难而上,发挥好自己在不同文化中搭建传播桥梁的光荣使命。


 - END -

编辑:吴泽权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中国外文局举办上合组织国家驻华使节新春招待会

对外翻译与传播座谈会暨“译中国”文库首批图书发布仪式在京举行

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外文局亮相2022年文博会

国际青年交流对话会(2022)在京举办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2022)在京举行
“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与媒体智库责任”研讨会举行
杜占元出席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共二十大后的中国与世界”特别圆桌论坛举行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天猫旗舰店:

一本好书开启新旅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外文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